首页 > 教务公告
东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东师校发字[2019]120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注重协同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具有东师特色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双向融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双轮驱动,红专并进。

2.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突出前瞻性。直面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困惑,不断增强思政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实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联动,显隐相补;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善于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创立新思路、创建新途径、创行新模式。

3.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指导,保证可行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打造东师特色养成型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培养模式,做好创新型卓越教师“两代师德教育”,在学术型拔尖人才培养中注重思想引领和精神感召,引导应用型精英人才树立实践探索与工匠精神;抓好师资队伍、课程教学、教材资源“三驾马车”,有计划、分层次地打造一批育人名师、一流教材、品牌金课,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在全校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创优

1.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意识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校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元化途径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上好“思政课程”和做好“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途径;牢固确立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的担当意识。

2.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

(1)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时代前沿、丰富多样的理论提升和实践研修活动;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充分提升工作能力,保证备课效果。

(2)加强专业课教师入职前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训与考核力度,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学培训;各教研室、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将所负责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到教学研讨活动中;建立思政课程主讲教师和专业课程主讲教师“手牵手”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反思、研究改进等方面为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大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提升和指导支持力度,为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奠定基础。

(3)增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教学能力。学生工作部门定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摸底调查,实时分析其思想动态、课程学习感受及效果,形成对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参考性的“问题与需求清单”。授课教师结合“问题与需求清单”进行课程育人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搭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平台

(1)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名师及“课程思政”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教师成长探索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搭建平台,充分共享资源、生成智慧;培养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名师大家。

(2)加大教学研究支持力度,支持优秀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围绕高校思政课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团队攻关。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建设,培育优秀教学成果。

4.建立学校领导、教学名师讲授思政课制度

(1)充分挖掘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教学名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落实党政负责人讲授思政课制度,积极推动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讲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2)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听1次思政课,学校党委常委、学院(部)党政负责人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1次(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2次)。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部开展专题调研,学校党委(常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5.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群建设

(1)充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要求,建设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优化研究生思政课程内容,按照2018版新教材重新梳理专题,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列入专题内容。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2)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具有育人功能的通识教育、教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模块。

(3)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频共振、双向融入。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优势,根据专业发展特色开发研制“育人元素清单”,为专业课程潜移默化育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梳理总结专业课程中典型育人案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具有专业特性的素材和资源。

6.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1)开展“创造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在思政课教学中采用基于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推进100人以内的小班化教学,推广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打造一批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生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金课”。

(2)支持建立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积极申请和主动参加“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示范课巡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活动”,促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

7.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保证实践环节学分学习安排。本科从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设置研究生思政课程实践模块,由马克思主义学部整体设计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落到实处。

(2)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完善U-G-S和U-G-E协同育人模式。发挥学校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功能,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开展“两代师德教育”活动,开展全学段“课程思政”建设,辐射国内实践实习基地。

(3)强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推进开门办思政,深化“走进师生,说理话情”活动,邀请领导干部、名师大家、先进人物特别是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创新能手等进高校上讲台作报告。充分利用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8.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评价

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到学校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制定一套“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根据“育人元素清单”的融入指标,注重测量课程育人的达成度、完成度、结合度等,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工作。研究制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实施细则,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考核与评价。

(三)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9.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组织梳理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清单”,研制“课程思政”融入指标点,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

10.加强教材选用管理

(1)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审核审议制度和“教师-学院-学校”三级责任制。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加大对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培训力度。

(2)编写出版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属性和教学规律的教学论丛书。组织力量分课程编写教学辅助材料,《形势与政策》课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组织教学。建设与纸质教材配套的数字化教研教学共享辅助资源。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教学资源、微课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

三、保障机制

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部、学生处、社科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建设学科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和教师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单独设立专项经费,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东北师范大学

2019年9月5日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19-09-05     阅读次数:     
近期公告

2019-09-05 14:31:24

东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