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学院:
为推进我校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贯彻落实《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建设指导性意见》(东师校发字〔2016〕122号),学校决定继续加强基地班建设,现将2018年基地班建设工作安排如下。
一、建设思路
以“创造的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具有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以“一制三化”为途径,凝炼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上的奠基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应进一步厘清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重构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完善培养环节等。鼓励各学院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打破学科边界、设置学科交叉课程。
(二)凝炼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要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际探索出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环节、培养机制,凝炼出具有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
鼓励学院积极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建立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机制。学院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可探索建设跨学院、跨学科基地班,本学院基地班可探索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为学生营造多种学科交叉的学习环境、文化环境和科学环境。
(四)推行“一制三化”
1.实行导师制。进一步完善基地班学生双向选择导师制度,保证导师队伍质量,明确导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完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发挥导师制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2.实行“小班化”教学。基地班学生的专业课教学课堂不多于30人,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突出“个性化”培养。基地班要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研讨类、科研训练类、学科前沿类课程建设;鼓励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学科交叉、协同培养机制;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牵引作用。
4.拓展“国际化”视野。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跨学科和多元文化环境中吸收不同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工作安排
学校将于2018年10月开展基地班建设年度检查,重点检查以上工作的落实情况。请各相关学院于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前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2018年建设规划书》(见附件2,院长签字、加盖学院公章、一式一份)纸质版送至教务处教学建设与改革办公室(本部校区综合办公楼228室),电子版发送至:reny708@nenu.edu.cn。
联 系 人:任悦 张丹
联系电话:85099348
附件:1.
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名单.docx
2.
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2018年建设规划书.docx
教务处
2018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