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湘衡老师于2014年7月入职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系,现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六年来,他在教书育人、教学建设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1.教书育人
六年来,罗老师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承担了涉及通修课、专修课、专选课在内的多门本科课程。通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课学期为2014年秋季学期(120学时)、2015年秋季学期(240学时)、2016年秋季学期(180学时)、2017年秋季学期(300学时)、2018年秋季学期(240学时)、2019年秋季学期(140学时)。专修课“政治学概论”,开课学期为2017年春季学期(60学时)、2018年春季学期(60学时)、2019年春季学期(60学时)、2020年春季学期(60学时)。专选课“政治社会学”,开课学期为2017年秋季学期(40学时)、2018年秋季学期(40学时)、2019年秋季学期(40学时)、2020年春季学期(40学时)。专选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开课学期为2017年秋季学期(40学时)。专选课“政治心理学”,开课学期为2018年春季学期(40学时)、2019年春季学期(40学时)、2020年春季学期(40学时)。专选课“当代中国政府与中国政治”,开课学期为2019年秋季学期(40学时)。据教务处统计,近五年来,他累计承担本科课程1700.00学时(通修1100.00学时、专修240.00学时、专选360.00学时),年平均量340.00学时,接近马克思主义学部教师基本工作量(120.00学时/年/人)的三倍。
罗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9月,获东北师范大学首届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2015年11月,获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一等奖;2016年4月,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4—2015年度“十大教学能手”;2016年11月,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6年度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大赛一等奖;2017年5月,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6年度十大教学能手;2017年10月,获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018年9月,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新星奖;2019年6月,获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三等奖;2019年11月,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展示一等奖。
入职六年来,罗老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项目、专著、论文、获奖等方面均有斩获。就项目来说,他于2016年主持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一般)项目、于2016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于2017年主持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学术交流)项目。就专著来说,他于2018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就论文来说,他先后发表论文9篇,其中B类2篇,C类6篇。就获奖来说,他于2017年5月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6年度十大青年科研能手;于2020年7月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优秀奖。
除教学和科研工作外,罗老师积极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学部的学生培养工作。他先后在2016年春季学期、2017年春季学期、2018年春季学期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各5篇,2020年春季学期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篇,共18篇。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他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先后招收2016级硕士研究生2人,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各3人,共14人。目前,已毕业5人,在读9人。
2.教学建设与改革
1)借助“中成智慧课堂”来增强师生交流的时效性。通过“中成智慧课堂”,罗老师实时发布大量习题,展开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凭借后台软件所汇总和分析的结果,以便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2)运用“案例”和视频等可视化手段来提升教学的亲和力。思政课教学往往“高大上”,给人以枯燥感。为了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运用“可视化教学”有效地弥补了单纯理论说教的弊端。
3)通过“自学自讲”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考虑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惑,再加上“00后”强烈的公民意识和话语权需求,罗老师将课上讲授与课下自学、课内灌输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适时发布选题供学生选择,让同学们“现身说法”,这既有利于教师广泛搜集素材,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情感。
4)动员“学生讲师团”来激发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罗老师不定期地设置某些专题,并邀请“学生讲师团”的高年级同学以平辈和“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向学弟学妹传经送宝,这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凭借“差异化因材施教”来提升不同院系学生的获得感。罗老师将学生分为“高考平行生”和“音乐、体育、美术、传媒等特长生”两类,对前者适当加大理论教学,对后者适度强化实践教学。此外,在平时作业、期中考试、自学自讲的形式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多样化的可选择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