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人子弟”
盖笑松老师常以“误人子弟”四字自勉。他认为,东北师范大学有着非常优秀的生源,如果不能让这些学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就是误人子弟。为此他还自撰了一首小诗:“种子向往天空,自有无限可能。大江南北水土,误人深浅不同。” 他委托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把“误人子弟”四个大字和这首小诗题写成一块牌匾,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用于时时提醒自己要多多读书、深入思考、认真备课,少一点误人子弟。
(2)西天取经
2010年6月,盖笑松教授作为心理学系主任取参加10届毕业生的毕业演出。在一个名叫“西天取经”的节目里,穿着西游记古装衣服的同学们说:“我们来自祖国各地,到东北师范大学来取心理学的真经。” 笑过之后,盖老师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学生们来我这里取到心理学的真经了吗?这几十门课的教材算是心理学的真经吗?到底什么才算是心理学的真经?
受此启发,那个暑假里,盖老师召集系里十几位老师,商讨要为学生开一门“心理学名著导读”课程。老师们先圈定了114本心理学名著,从中选出了16本最为重要的著作,作为课程内容。有的书没人读过,就安排老师们在假期里阅读。开学的时候,一门新课诞生了。在这门课程里,每周有一位老师来为学生们导读一本心理学名著,讲解其中的主旨、重点和难点。一学期里,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五本,写出读书笔记,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知道哪些才是心理学殿堂里的真经,保证每个学生都最少读过其中的几本。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学生去外校保研面试的时候因此受到评为的好评。
2018年6月,盖老师和同事们商量,把一学期的“心理学名著导读”课程扩展为两个学期,30多位教师加入导读团队,把导读数目扩展到了42本,基本覆盖了汉译心理学名著的主要范围。下一阶段,盖老师的团队正努力建设这门课程的在线微课,变革教学形式为课前自学和浏览——课上研讨——课后阅读和做笔记。
一个晚会上的节目,引起了全院教师持续多年的课程建设。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能取回心理学殿堂里的真经。
(3)幸福像花儿绽放
心理学系老教师张嘉玮教授退休后对盖笑松说:“我退休了,将来我主讲的《幸福心理学》课程,你准备接着讲吧。” 幸福心理学是心理学里新兴的研究范畴,当时的资料不够丰富,盖笑松感到有些为难。后来,盖老师逐渐收集到积极心理学领域十多位大师的著作,研读之后,兴趣越发旺盛。从2014年元旦开始,盖老师花费100多个小时的个人时间,面对社会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员以及需要心理援助的群体开设了公益课程《积极心理学》,收到了热烈的反响。课程持续了3期,成人学员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社会上许多单位也来邀请盖老师去讲授积极心理学。一个人忙不过来,盖老师就从学员中选择了一些有教学素养又理解深刻的人,参与授课。不知不觉中,一个“积极心理学”讲师团就建立起来了,他们给自己命名为“心弦调音师”,含义是帮助人们拨动心灵之弦上的幸福音节。“心弦调音师”团队受到各地的热烈欢迎,先后为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吉林交通学院、辽源市谦宁小学、大连红旗高中等地的师生授课。自2015年开始,盖老师开设了一门面对东北师范大学全校本科生的心理学通识课《积极心理学》,把“心弦调音师”团队引入到教学团队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在学校通识课之外,盖老师也独自为心理学院本科生开设了一门《积极心理学》课程。虽然这门专业课和通识课同名,但考虑授课对象的差异,知识深浅难度有很大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不相同。盖老师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现有的教材都未能充分涵盖这个新兴学科的知识体系,于是组织队伍着手编撰了一本《积极心理学》教材,并基于教材开展了慕课建设。心理科学中一个刚兴起20年的学科分支,就这样被建设成了一门成熟的课程。
(4)零食和面巾纸
盖老师凌乱的办公室里总少不了两样东西:零食和面巾纸。这是因为盖老师和学生们的沟通特别多,总有各年级的学生来办公室。有的是遇到生活挫折,例如失恋、家人并重、学业困难等,有的是来谈论人生理想、学业规划等,还有的就是没事路过,进来转转。所以盖老师总是在办公室里准备些零食和面巾纸,来聊天的就分发些零食,让学生感觉轻松;来倾诉的就递一张面巾纸,好擦干眼泪继续讲。有朋友提醒盖老师说,每天接待那么多学生,会影响你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课时盖老师回答说:我觉得花给学生的时间,是我生命里最有意义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