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衣学喜
衣学喜,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30年。
教学理念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理念解读
研源于教才有活力,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无教之研空洞乏味,无研之教坐井观天。能教者必能研,善研者才善教,教与研本为一体。
学不厌而教不倦
——记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学学院 教授 衣学喜
作为物理学院的一名普通教授,衣学喜老师每天从事着高校教师的平凡工作: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研究中心的日常管理。正是在这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他展现了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衣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热爱学生,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他埋头于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的科学研究,在理论物理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撰写了200多篇SCI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
他勇于承担教学工作任务,注重不断学习和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推动教学改革,致力学科建设。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他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和相关学科的教学,主讲过量子力学、电动力学、量子统计物理、普通物理、量子光学、量子力学前沿等近十门课程,教学效果深受师生好评。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地接触科学前沿知识,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本科学生开设理论物理前沿课程。
他在博士后工作期间,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Hannover大学、佐治亚理工旁听老教师讲课,为后来教学积累了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素材,拓宽了讲课的思路。为提高《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他注重将传统的教学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
他注重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知识,并结合学科最新进展, 编写相关课程的讲义,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论联系实际。他先后主持了校级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建设,院级主干课程建设。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开始试行“PI”(学科带头人)制,作为学校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建设的“PI”,他有力地主导了人才队伍、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他倡导《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双学期开课(即平行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他作为吉林省高校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他积极参与理论物理学科建设。从多方面进行师资力量的调整和组合,以适应东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建设经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老带新,为理论物理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把握内容、提炼重点等教学环节上做好示范。
个人经历
衣学喜,男,1968年4月生。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德国essen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过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工作。曾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过11年,从2013年至今任现职。
教学基本情况
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量子力学》、选修课《物理悟理》,开设过研究生选修课《量子力学前沿问题》和本科生《电动力学》。
教学科研成果
曾获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