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郑燕林,工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15年。
教学理念
教学在本质上是师生基于意义发现和有效互动的共同成长过程。
教学理念解读
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发现学科知识的意义、探究知识实践应用意义的互动过程。学生唯有在意义发现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喜悦,获取终身学习的动力。教师唯有在良性的教学互动中才能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科的激情,从而对专业教学满含深情。
丹心作明灯,行者在路上
——记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郑燕林
她是东师人,她是东师教育技术人,从本科入学开始,是她的老师激发了她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是她的老师点亮了她的人生之路。25载,她早已扎根于东师,不管岁月如何流转,她都愿意像她的老师那样将一片丹心化作明灯,尽可能去引领她的学生。是的,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就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郑燕林教授。她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启迪者,是人生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者,是学生尊重且敬爱的郑老师!
在教学中,她要做一盏探照灯,发现学生的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关怀。她通过了解学生的高考志愿、落实学院学生信息员制度、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进行课程答疑、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等方式,尽可能了解学生的特征与学习需求,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得失,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她愿做一盏创意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享学习过程。她善于将生活中的案例、故事引入课堂,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自主设计了一系列支持概念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责任感。在她的课堂中,教学语言是有趣的,教学内容是有趣的,教学活动是有趣的。她要做一盏智能灯,促进学生智慧生成,鼓励学生成为智慧的对话者与自我成长者。她相信真正有效的教学,也需要时常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困惑黑暗”中进行独立探索,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教育技术专业非常重视技术应用与开发,但是她在自己的课堂中,除了教学需要,她要求学生不要在课堂上用手机。她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技术背后的人文情怀,时常提醒学生关注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尤其是要注意不当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她自己也是行在路上的终身学习者。她常常鼓励学生去听不同学科的学术报告,她说她可以从任何类型的学术报告中汲取营养;她常常一脸兴奋地对她的学生说:“你知道吗,我从跟你的谈话中又找到了新的启示”。她敬着她的专业,爱着她的工作,她饱含着对教育技术的热情,在这方热土中钻研着,或许这就是她精彩的课堂,教学科研成果背后最深层次的动力。她坚信“教而不研,教则无根;研而不教,研则不实”,所以她努力行进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同时又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学科的优势,注重科教融合一体发展,以教促研又以研推教。
她热爱自己的专业,她跟学生说她自己保持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激情的秘诀是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喊三声“教育技术最有发展”。虽然她的学生知道那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她的学生从她的眼中、她的行动中能够感受到她对专业的热情、激情与深情,她的学生说她是“教育技术的信徒”。这是一个学者对学科的痴迷,也是一位师者对学生引导的执着。她和她的学生,学习在路上,成长在路上。
个人经历
1993.9-2000.7,在东北师大完成本科与硕士学习,留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2.10-2006.3,公派出国留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6.3返校工作,“东师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首批入选者。
2017年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出版专著、教材6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