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教学新星奖
孙琳
孙琳,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10年
教学理念
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科教融合,思政育人
教学理念解读
课堂教学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以问题驱动为贯穿、以学生体验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关键,共同打造思辨课堂。通过传承与创新融合式“科研育人”,突破课程仅注重知识传承的思维定式,通过科教融合,引入前沿科技成果,结合思政教育,构建教学与育人相融相促新教学模式。
学研相济,润物无声,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记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琳教师
孙琳老师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的一名青年教师,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十年期间,一直积极投身于本科教学一线,承担了生物学的多门核心课程教学,对工作勤勤恳恳。
孙琳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科教融合、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以主讲的《生物化学》为例,课前会针对每一章节发布探究式问题,如 “为什么多糖的结构比蛋白质和核酸更复杂”、“三羧酸循环中没有氧气参与,为什么说其为糖的有氧分解代谢途径”等,学生以此为引导,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学能力。课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针对相关领域我国与国际上研究水平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
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更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孙琳老师一直积极探索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在开展《综合实验I》及《发酵工程》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团队的科研平台,将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提升。通过实施科教融合先后指导本科生科研立项20余人次,其中4人参与发表了SCI论文。指导8名本科生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生物竞赛并获得奖励。
孙琳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她十分关爱学生,作为本科生学业导师,她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还是就业等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给与建议和指导。对于研究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她会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探讨文献,寻找解决办法。也会主动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交流谈心,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正视困难和挑战。
做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教师,孙琳老师将始终心怀阳光,上下求索,不断提高自己,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个人经历
2004.09-2008.07: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士
2012.10-2013.10: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
2008.09-2014.06: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博士
2014.07-2018.05: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讲师
2018.06-2023.06: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副教授
2023.07-至今: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教授
教学基本情况
主要讲授《生物化学》《综合实验I》《发酵工程》等本科生理论课及实验课。
教学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主持教育部产学育人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各1门,参编教材1册,指导学生获得竞赛奖3项。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批专利5项,1项已转让企业。
曾获奖励
1. 第三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年
2. 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炜然奖教金,2022年
3.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22年
4. 第二届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