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教师展
2023-2024学年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教学优秀奖 张洪兴

2023-2024学年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教学优秀奖 


张洪兴



张洪兴,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23年。


教学理念

     

人生为本,以人为本

教学理念解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上课并努力上好课是天职,应因材施教,以生为本,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在各教学环节认真负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人文学科的教师,讲授知识应与培养人格并重,以人为本,通过国学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努力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张老师的师心


——记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洪兴教师   

张老师是1990年从沂蒙山区考大学到东北师大来的。他有时说自己是“闯关东”来的,很多年以后他还能够想起当年挤火车时的情景——人是真多啊,要挤上火车才行!

大学毕业后,张老师教过高中语文,当过文字秘书,干过行政事务,但最终还是走到了大学的讲台上,勤恳地教书。他有过十几次一天上10节课的经历,晚上下课时连脚都不想挪动。他回想时常说,那时还年轻,应该多干点儿。

   张老师中小学时,除了教材外没有看过几本书。记得初中时,偶然在一张废报纸上读到了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觉写得太好了,读了几遍,背了下来,几十年后都还记得非常熟练。他常常感慨,年轻人的记忆力真是好啊!前些年他给本科生上课时提倡背诵,并且一个个亲自检查他们的背诵情况,听到他们背完《离骚》《大学》《中庸》《老子》甚至《论语》之后,总是大加赞赏。他检查学生背诵的时间甚至比上课的时间还要多,却没有一节课时的报酬,但他乐此不疲。他总是强调,年轻人记忆力好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经典;他说,这就是熏陶,这就是潜移默化,这就是人格养成!

张老师主要给大一本科生上课,望着一张张年年相似的笑脸,开始时他总是试图以“过来人”的身份,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他说,核心素养是通过大量阅读、写作养成的,而阅读是一种习惯,写作亦是一种习惯,这些是百度搜索、电子游戏是无法给予的;一定要去读经典——经典是经过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是经过无数人学习、检视过的,而快餐文化、网络文学大都只是消遣,并不能真正提高语文的能力与水平。他讲《史记》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们去读七十列传,去体悟中国先人们的悲欢离合,要从生命中去感悟生命啊——他总是有些感慨。

现在,张老师已经是老张老师了,年年都还在讲台上关注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期待着他们健康成长。

个人经历

     

本科、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启功先生;2008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出站;做过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担任过办公室文字秘书、副主任,现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基本情况

 
                
主要讲授《国学经典导读》(大类平台课》、《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主干课)、《古代文学文献阅读与学术动态》(选修课)等课程。            

教学科研成果

 
                 

     多年来,本人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研促学。近几年来,出版了专著《百年国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20年),发表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国学与人生修养》《试论传统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育人“三功能”》等论文。    

                 






曾获奖励

     
                 

自2008年调到学校工作以来,获得的奖项如下:

1.专著《庄子“三言”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特等奖;获第五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2.著作《字里乾坤》获公安部第十一届“金盾文化工程”文学奖(2012)。

3.论文《论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形成及其特点》获第六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14)。

4.著作《字里乾坤——文检泰斗贾玉文破案实录》《燃烧的音乐——贝多芬传》分别被吉林省社科联评为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2014)。

5.论文《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获吉林省哲学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16年)。

6.论文《百年国学研究中的五大争议》获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2018),获第八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18)。

      7.著作《百年国学导论》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特等奖(2022),获第十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22)。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24-11-06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