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学优秀奖——王海涛
王海涛,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22年。
教学理念
教学在于奉献、在于求真、在于创新。
教学理念解读
“动物学”是一门非常经典的学科,知识琐碎、庞杂,每一堂课都需要潜心准备,更新形式和内容,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赋经典以新的传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享受每一堂课,需要奉献和创新。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掌握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想象力,教师需具有求真素质与品质。
——生命科学学院王海涛教授
他,生命科学学院王海涛教授,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生活平凡、朴实,做事低调,不事张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他的人生信条。从教二十三年,默默耕耘在三尺杏坛,对学生深情,对教学投入,任劳任怨,融爱于行,润物无声,在平凡的岗位践行着教师的使命。
他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承担着学院本科生的动物学、动物学实验、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动物行为学和动物行为奥秘等课程教学任务。他在教学中强调“授人鱼解人一餐之饥,授人渔解人一世所需”,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注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让学生体会学科交叉带来的创新思维冲击,把握专业和专业以外的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引导学生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当被问及“20多年讲着同样课,会不会厌倦吗?”他的回答是“相同的课但不会是同样的内容”。“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他严格要求学生,更首先要求自己,注重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牢记教师职责,教好书育好人,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身良好的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和引导学生。曾获优秀学生就业工作者、校级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院处级三育人先进个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个人特色奖-师德楷模、校级优秀教师奖等称号和荣誉。
2013年,被任命为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野外实习和虚拟仿真中心工作,他积极推进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加强野外实习基地、教学团队和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搭建了科研和野外实习教学一体化的数据资源平台,探索了国际化视野下的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野外实习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生物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和“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方法训练虚拟仿真”项目被评为国家虚拟仿真项目,成为国家级“金课”。
科研是教师的生命源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王老师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对鸟类的保护和行为生态研究饱含激情,鸟儿已然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鸟类配偶选择、婚外交配、种内巢寄生、生活史对策调整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是他信奉的做科研基本原则。
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王老师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他说:能作为一名教师是我的骄傲,无论何时,自己都会牢记教师职责,教好书育好人!”
个人经历
1990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199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8-12月,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学。主要从事鸟类行为及生态学方面研究。
教学基本情况
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承担学院本科生的动物学、动物学实验、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动物行为学和动物行为奥秘等课程教学任务。
教学科研成果
主持科研项目23项,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持教改项目4项;建成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获评2项国家虚拟仿真项目。
曾获奖励
山地次生林鸟类生活史对策研究,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 1/8
东北地区鸟类群落生态学和种群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教育部,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 2/6
东北地区珍稀濒危鸟类保护生物学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3, 2/6
优秀教学奖,东北师范大学,2017.9
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吉林省教育厅,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