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东北师范大学炜然奖教金 孙春芳
孙春芳,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12年。
教学理念
强化问题逻辑,立足思维内化,为专业发展夯实底色。
教学理念解读
秉承“尊重·创造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问题导向的物理教学模式,将“科学研究的过程”转化为“创新能力发展的路径”,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深度思考,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内化与知识结构、知识逻辑的系统化,为学生未来自由、全面发展夯实物理底色。
坚守初心 踏实前行
——记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孙春芳老师
孙春芳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坚守在本科教学一线,深耕课程教学内容,做学院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的先行者;与此同时,孙老师又承担基础物理教研室主任职务,配合学院主管领导完成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优化课程团队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制度的落地实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踏实前行。
优化陆班《理论力学》课程内容,促进交叉学科思维融合。在孙老师的教学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简称“陆班”)的《理论力学》课程。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复合交叉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特色的拔尖计划2.0基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壁垒,实现数学物理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孙老师对于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规划,力争在数学和物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要保证概念规律的物理特征,又要注重数学逻辑的严密性,实现物理与数学思维的融合。从内容的呈现上,既要突出物理数学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又要展现二者的共同本质特征,无形之中拓展了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逐步引领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
科研“微课题”有机融入课程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一直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而孙老师课程中“微课题”的设计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益尝试之一。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孙老师通过部分讨论性问题的设置,开发前沿问题与物理基本理论的结合点,全面展示问题的提出、解决及结果解读全过程,并展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为学生进入科学发展前沿打开接口。相关问题的讨论既能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其科学思维的养成。
在此之外,“微课题”的设计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到课程讨论中,特别是从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等接近课程的学术期刊及历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的题目简化来的研究性课题,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关注。因此,为使更多学生受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孙老师牵头开设《大学生物理学术研究》课程,基于真实复杂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与学术表达能力,重塑其专业学习态度和角度,训练物理思维,形成物理直觉。2020级易淼淼表示,本课程的学习开辟了他学习物理的新世界。
孙老师潜心教学,深耕课程内容,注重深入浅出与精讲细琢,既注重物理概念与图像的清晰表征,又立足学生物理思想的逐步养成,教学效果突出,深受选课学生好评,是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教师之一。基于此,孙老师的课程先后入选学院、学校“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并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个人经历
教学基本情况
主要讲授《理论力学》、《大学物理1》、《普通物理B:热学》、《热学》等课程。
教学科研成果
曾获奖励
(1)理论力学,第二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2022年,主讲教师。
(2)实践育人标兵,校级奖励,2021年,个人奖。
(3)“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展示,校级优质课程,2020年,主讲教师。
(4)2020年指导吉林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5)2018年指导吉林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6)基于学科PI制物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奖,2022年,主要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