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东北师范学优秀教师奖教学优秀奖 刘研
刘研,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28年。
教学理念
视学生为伙伴,培育批判思辨,达成审美创新,塑造智慧人生。
教学理念解读
想学生之所疑,教学生之所需,与学生积极互动对话,培育其批判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认识世界和思考人生的能力。在教学相长中,师生携手,共同创新与成长。
——记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教授 刘研
刘研老师自1995年入职东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承担多门课程,严谨执教,聚焦改革,追求创新。
(一)执着创新的教育理念
刘研老师认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将前沿理论和知识带进课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刘老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学术训练,引领学生分享学术思考,激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真切精妙的审美体验和人生心得,以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开展师生对话。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逐一回复批改,使日常作业在不断的修改中渐渐具有学理逻辑。在这种师生互动中,学生们愈发学术自信,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参加本科科研项目,并将课堂上的研讨扩展为学术论文,进而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一准备。
(二)探索问题思辨式教学模式
刘研老师以教改课题为衍生点,建构以问题思辨为核心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外国文学教学模式。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课前学生提交自学思考,老师批复整理后生成课上研讨问题,问同学之所问,想同学之所想。线上与线下结合,拓展课堂空间,线上发布问题,分享资料,答疑解惑,课堂讨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课后延伸训练,深入思考问题。这也使得每门课的备课量加大到三到四倍,而且每学期都意味着推翻重新备课,但刘老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急学生之所需,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三)打造凸显新文科特色的教学平台
刘研老师及其所在教学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高端学术活动,举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前沿工作坊”二十余场,邀请国内外本专业知名专家教授为本科生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开拓学术视野、发掘学术兴趣、优化知识结构。创办外国文学史、“跨海建桥”微信公众号,聚焦本科课堂教学实际,分享中外文学名家洞见,以及最新国内外学术活动讯息,深化中外文化文学的比较研究。这些教学平台的综合打造也为本教研室成为2022年度的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夯实了基础。
个人经历
1988.9-1995.7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艺学专业硕士;
1995.9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任教;
1999.9-2003.12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
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科研成果
著有《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后战后”日本精神史寓言:村上春树论》等专著,参与《中过比较文学十论》《西方文论》等多部教材编写,主持教育部、国家社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曾获奖励
“超星杯”首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长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