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教师展
2019年教学优秀奖|初心不改,乐在其中——宋海春
2019年教学优秀奖——宋海春  

宋海春,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宪法学、行政法学、法政治学,从事教学工作30年。

       

教学理念

       

遵循和把握知识的运行规律,引领学生在不确定性中学习和把握知识。

教学理念解读

       

教学不是确定性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重视以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并依学生的需求提供教学帮助;学生要既不盲从教师、书本和已有的经验,也不在未经反思和探究的情形下对知识确定性地接受,要勇于坚持批判性思维,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心不改,乐在其中

——记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宋海春教授


      在宋海春教授看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是他一生不悔的选择。

     教师这个职业让他很“自足”。从教30年了,他从不后悔当年将高考志愿几乎清一色地填报师范院校。1990年,他初登大学讲台,是给当年学校录取最高分数线的经济系和计算机系学生上《法律基础》课。30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不忘师恩,仍与老师保持联系。回忆起当年,作为共同课教师的他,被邀请写毕业纪念册扉页的情形,依然激动不已。2002年,他与化学学院的关宏宇老师在大连招生宣传时,在马路被中文系的毕业生认出来,这是他最骄傲的事。在日常授课中,他会因为下课时学生“累并快乐着”的情景而感动,会因为在结课后学生请求他下学期再给上门课而窃窃私喜。

      教师这个职业让他很“自重”。在他看来,教师要谨言慎行、以身作则,才能“立德树人”。他认为如今的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主要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影响。高中时期的学习大多是将知识确定化,而忽视了对知识的不确定性的认识和把握,因此缺乏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另外大学传统的“演绎法”教学方式,省去了学生探索的过程,“等”就可以得到答案。因此,他精心地利用课堂板书的逻辑功效,引领学生在确定与不确定中探究和把握知识,鼓励学生勇于批判,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宋老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重视以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师这个职业让他很“自强”。他常说“讲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去科研一下。”在他看来,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强的科研就没有好的教学,没有强的教学也未必有好的科研,忽视任何一方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他围绕“依法治国”及其延伸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结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成功地申请了系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些科研成果使他的教学更加深入浅出。在参加学校组织的首届“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展示大赛中,他的课受到评委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教师这个职业让他很“自信”。自信是一种力量,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教师的自信使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在他的指导下,多名学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立项,并在我校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家曦杯”竞赛和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上获奖。另外,宋老师还积极深入到东北的大专院校、党政机关、企业社区等进行几十场法治讲座,深受好评。

个人经历

     

1988年7月留校工作

1988年6月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

2007年6月在东北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1年12月晋升为教授

2015年11月获博士招生资格

教学基本情况

     

      主要讲授《部门法哲学》《法政治学前沿问题》《宪法学》《行政法学》《比较宪法》《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导论》《宪法学》《生活中的宪法(通识课)》《有尊严的生活(通识课)》等课程。

教学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学校网络课程《中国法制史》《宪法学》研发工作;主持完成学校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生活中的宪法》项目;主持学校新生研讨课项目《有尊严的生活》。参加学校首届“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展示大赛获好评。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20-01-20     阅读次数: